在共享经济热潮下,数年前各类新概念应运而生,本质上面向B端的联合办公、美食广场等业态也披上“共享”的外衣,迎来融资热潮。而随着共享的噱头愈发走向萧条,不少“共享厨房”平台开始回归本质及理性,并向餐饮服务商转型。

近日媒体报道,新餐饮运营服务商“黄小递”已于去年末完成数千万元的 Pre-A 轮融资。黄小递CEO黄献兴称,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市场拓展,包括在核心城市增设门店、扩充团队等。《电商报》了解到,黄小递上一轮融资完成于2017年,为浅石创投投资的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公开资料显示,黄小递成立于2017年4月,于同年6月正式运行,彼时平台定位为共享厨房,聚合各餐饮品牌,强调外卖业务。与其他共享厨房类似,起初黄小递为入驻商户提供的服务包括:铺位和装修、统一办证、共享后厨、食材统一采购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黄小递已经共享厨房转型为新餐饮运营服务商,采用存量市场改造的轻资产策略,即寻找存量市场中50%~60% 盈亏平衡但追求进一步利润增长的美食广场,输出运营能力。

黄献兴认为,餐饮运营服务商最核心的价值是运营能力的输出,未来共享厨房将形成一条包含选址、运营、供应链、培训、金融、品牌的生态链。就此来看,“变轻”的黄小递,模式上大为弱化纯外卖业务的比重,而更类似于一个向门店输出线上线下运营能力的B端餐饮赋能平台。

除了黄小递,在“共享经济”不再火热的当下,即便是共享厨房领域头部玩家似乎也有意选择转型。今年1月,国内规模最大的共享厨房品牌熊猫星厨宣布,2019年将向餐饮综合运营服务商转型,为商户持续提供全方位赋能服务。

作为在线餐饮与共享经济碰撞的产物,共享厨房业态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几年外卖市场的繁荣。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突破3亿人,较2016年增长19.1%,预计2018年将达到3.55亿人。

艾媒分析师还指出,随着行业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增长速度将趋于稳定,用户将从增量向存量方向转变。这一趋势,也意味着外卖市场的争夺将进一步从To C持续转向To B,直击小型餐饮商户开店成本高、运营管理困难等痛点的共享厨房,看似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就现状而言,与共享汽车等类似,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产物,在追求通过扩张扩大规模的同时,共享厨房业态仍存在证件办理不齐全、食品卫生管理把关不严、盈利模式不清等诸多硬伤。

另一方面,共享厨房的商业模式仍有待考验,盲目进入存在风险。例如2017年11月,北京餐饮品牌“金百万”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约980.35万元,拟押注共享厨房,然而原本的改造计划未能顺利推进,还因为管理混乱、业绩不佳等问题导致口碑受损。

随着餐饮商户取代用户,成为在线餐饮市场竞争的砝码,定位为赋能线下餐饮的互联网To B平台,也势必要向精细化运营的方向转型。回归餐饮运营服务商的本质,或许也将成为共享厨房平台转型的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