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宜家主营业务是家居,而旗下的餐饮业务只是为了让消费者在宜家逗留更长的时间。然而,宜家发现其餐饮业务的势头完全不输家居业务。据了解,有30%的消费者去宜家是为了就餐。宜家高层在最近也透露,现在他们在认真考虑,下一阶段,把宜家餐厅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小餐厅,专门开在市中心地段。
业内普遍认为,宜家一直在寻找新的盈利点,旗下的餐饮业务也许能有所作为。数据显示,2016年,宜家食品部的销售额约为18亿美元,只占公司374亿美元总销售额的5%。但在体量上却可以和美国第二大披萨连锁店达美乐2016年24.72亿美元营收相提并论。
最近5年,宜家餐厅的营收都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势头,2013年和2014年的增幅还一度是总营收增幅的2倍以上。自从2015年宜家餐厅重新装修以来,食品销售额增长了大约8%。如今,宜家每年会服务来自全球48个国家的6.5亿人次的食客。可以说,宜家已经成长为餐饮业的一匹黑马。
实际上,不光是宜家对餐饮行业感兴趣,香奈儿、Gucci、阿玛尼、无印良品、奔驰等诸多企业都纷纷跨界涉足食品餐饮行业。
日前,继东京和多伦多之后,香奈儿Coco Café可可小姐限时咖啡店也开到魔都上海了。与之前东京、多伦多等快闪店只卖彩妆不提供实际饮品不同,上海香奈儿快闪咖啡店不仅可以试用各类彩妆品,而且还提供了3款咖啡,让顾客可以一边免费品尝咖啡,一边体验最新上市的彩妆。
虽说是快闪店,但香奈儿这个跨界着实吸引眼球。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众奢侈品中,香奈儿不是第一个做跨界尝试的。与香奈儿的快闪噱头相比,也许这些大佬才是真正的持久战赢家。
2015年7月,Gucci在中国上海开设的全球首家餐厅1921Gucci,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实际上,这并非Gucci首次涉足餐饮。此前,Gucci在意大利、日本都开了Gucci咖啡馆,不过在上海开业的这家是Gucci首次以餐厅的形式出现。
与一个价格不菲的Gucci包包相比,Gucci餐厅价格还算亲民,午餐人均150元,晚餐人均300元。也就是说,买个Gucci包包的价钱,可以一个月每天都去Gucci餐厅吃顿饭。
与Gucci餐厅离得不远的还有西太后家的咖啡馆。这家开在K11的店居然还是全球首家。走进西太后的咖啡馆,就像误入了欧洲18世纪的下午茶会。木质桌椅,带着苏格兰tartan格纹装饰的漂亮茶具带出浓浓的复古感。它家的甜品颜值尤其高,草莓芝士蛋糕,香蕉巧克力塔,柠檬挞,拿铁……甜品配色都很鲜艳,还有用各种方式呈现的招牌土星logo,个个直击少女心。
不过,很多顾客诟病Vivienne Westwood Café的甜品或者咖啡没有达到预期,这是因为整个咖啡店是由太平洋咖啡代为运营管理,而不是品牌自营的。虽然味道欠佳,但是很多人看在甜点如此软萌的份上,也还是难以克制到店拔草的冲动。
阿玛尼咖啡馆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店开在深圳海雅缤纷城,虽然店铺风格比不上概念店特别,但是店里的食物却有巴黎店的水准——每天限量供应的甜点冰淇淋是Armani和意大利顶级巧克力制造商Venchi合作专门推出的Armani/Dolci系列。
此外,LV、Prada、爱马仕、宝格丽、阿玛尼、RalphLauren等奢侈品牌都曾涉足食品餐饮业务,通过自己开设、入股并购、品牌合作等方式进入甜点店、咖啡店、巧克力店、餐厅等领域。
对于时尚品牌来说,那些暂时还不属于奢侈品消费者的人们,获得他们的好感也许不一定等于获得客户,但对于品牌影响来说收效还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很简单:买不起的奢侈品牌开了吃得起的餐厅、卖着喝得起的咖啡,和品牌价值亲密接触的成本变得更低了。
除了奢侈品,以快时尚品牌为大众熟知的无印良品也玩起了跨界的戏码。目前,无印良品在中国开了三家餐厅,分别位于成都、上海、台湾。餐厅保持了MUJI一贯的“素之食”概念,通过优选食材,以更自然的烹饪方式,少油、少糖、少盐,还原食物最本真的味道。同时,餐厅还采用全透明的厨房设计,可亲见料理的整个制作过程。
汽车界的奢侈品也开始跨界开餐厅。2016年5月,奔驰在北京三里屯开了一家创意餐厅——Mercedes me,集餐饮娱乐、精品购物、产品展示和试乘试驾于一身,可以说是奔驰在品牌体验方面的跨界力作。
该餐厅一楼是奔驰品牌展厅和Me Café,Me Café主打简餐和咖啡,采用东南亚高品质食材,以现代方式诠释出东南亚的经典味道。二楼则是中餐厅,主打云贵川菜系,人均200元,倡导少盐少油的健康创新烹饪理念。
世界级大牌“扎堆儿”开餐厅的背后,远不止用概念花样吸睛这么简单。
一方面,企业可以在餐厅中强化品牌文化。市场营销学者发现,品牌社区能强化品牌体验,从而提升品牌忠诚度。跨界企业显然是想通过餐厅这个载体营造品牌社区。
Prada第三代掌门人Miuccia Prada表示:“奢侈品对于现代人,最重要的不再只是商品,而是生活态度。”通过开餐厅,企业可以达到贩卖生活方式概念的目的,巧妙地宣传了其品牌文化。
无印良品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MUJI餐厅内的桌椅、餐具、水杯都是不对外销售的。非餐饮品牌来开餐厅,看似跨过界,其实是品牌增加与消费者接触的频率最好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品牌概念的传递。”
随着中产消费群规模扩大,人们消费观也在发生悄悄变化,使得环境、艺术、人文、健康饮食、潮流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曾表示,“未来餐饮业不仅是传统的吃喝这么简单,更可能是餐饮服务的基本功能+主题文化+消费体验的平台型行业,跨界合作、跨界发展将成为通行做法。”
其实吧,时尚品牌跨界餐饮界,也可以让时尚变得更加“接地气”和亲民,毕竟“衣食住行”是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的,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既然如此,为何不能做个有趣的结合呢?互联网时代,并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如何让自己的品牌变的更加时尚,这也是很多餐饮品牌应该考虑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