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赛百味亚太区总裁Eric Foo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赛百味是一个已经被证实的成功模式,他对赛百味在亚太地区的稳定复苏持乐观态度,并对赛百味未来5年内在亚太区的快速发展充满信心。
President, Asia Pacific 赛百味亚太区总裁:Eric Foo
拥有投资银行和管理背景的Eric,在过去的20年里一直在快餐店行业工作,包括在汉堡王、麦当劳、冰雪皇后(DQ)等担任高管。上任赛百味亚太区总裁后,Eric 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包括组织架构、人事调整等,其中,更是推出了区域多家加盟商/开发商的策略,意图加速赛百味在亚太区的扩张。
亚太区餐饮市场潜力巨大:西式快餐企业纷纷加大在中国开店力度
赛百味(Subway)于1965年在美国开出了第一家餐厅,到2020年底时,公司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4.2万家门店;已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QSR连锁店。
但即便如此,赛百味的分店数量仍将持续增长。赛百味亚太区总裁Eric直言,即使在疫情流行期间,公司仍在继续扩大门店数量,并在中国、泰国、韩国等开设了新门店。
赛百味亚太区总裁Eric称,亚太地区仍然是许多公司的增长引擎; 鉴于该地区的人口规模和日益增长的财富,及赛百味独特的特许加盟经营模式,预计未来餐厅数量仍将继续增长。
作为亚太区最重要的国家,中国则是赛百味扩张的重中之重。据东吴证券研报,中国餐饮服务市场市场收入规模在2018年达到了4.27万亿元,预计未来5年内将以9.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并于2024年达7.16万亿元。
此外,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服务及质量等要求的提高,得益于连锁餐厅的标准化程度高、品控严格的优势,预期未来连锁餐厅市场增长速度有望领先行业。
除了整体市场规模在快速扩张外,中国的下沉市场正愈发引人关注。目前,赛百味餐厅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是必然思考的重要课题。而瞄准下沉市场寻找机会,对已经具备了完整供应链体系和消费流量的头部品牌来说,做下沉市场的副品牌在成本控制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堪称是对其他中低端餐饮企业的降维打击。
赛百味与加盟商结成利益共同体 中国区推出区域发展商模式
事实上,赛百味极其适合下沉市场。赛百味的区位选择比较灵活,从购物中心、商业街到大学、医院、交通枢纽、加油站和便利店,任何地方都可以开设店面。
更值得关注的是,赛百味亚太区总裁Eric提出了区域开发商的特许经营商。Eric称,在2021年赛百味将越来越多地寻找那些有潜力成为多区域多店经营开发商的特许经营商。赛百味希望在未来5年内在亚太区增加3000家以上门店。
传统的加盟,品牌方和加盟方之间通常存在着利益博弈。品牌方打着加盟的旗号,吸引大众加盟,收取加盟金后不注重培训和管理;加盟方看中品牌的招牌,照搬运营方式,以盈利为唯一目的,可以挣一时的快钱,却难以长久。
而赛百味则是把加盟商视作利益共同体。相对于传统西式快餐较高的加盟费而言,赛百味的加盟费用较低。相比麦当劳250-320万元的高昂投资而言,赛百味的单店加盟投资费用则在80-90万元。此外,赛百味在中国上海设立了赛百味支持中心,专门负责中国市场的开发管理、区域代理和加盟商的审核招募,并为区域代理和加盟商提供开发、运营和市场营销方面的支持。
赛百味产品体系成熟:高标准运营体系助力加盟商成长
事实上,加盟赛百味本身就意味着稳定的投资回报。赛百味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标志性品牌,提供用高质量的原料制作的美味,一直是消费者寻找快捷、美味和健康的饮食选择的热门之地。
赛百味有一套完善的针对加盟商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体系。加盟商加盟后,首先要完成15个小时的线上课程、总计40小时的店内实习、2周的加盟商培训课程,涉及三明治产品制作、食品安全、餐厅管理、顾客服务及宣传推广等各方面。在餐厅选址、筹备以及开店的全过程中可以得到来自当地代理团队和上海支持中心团队的全力扶持。
更值得关注的是,赛百味基于市场特征,对品牌进行持续焕新。以其门店风格为例,2017年,赛百味开始启用FRESH FORWARD风格,从各方面改善和提升客户体验。
此外,赛百味还建立起了强有力的营销体系,帮助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赛百味采用了数字媒体营销方式,为 Youtube、TikTok、Douyin、Facebook和其它社交平台制作了许多短视频和品牌内容,这些视频也出现在赛百味餐厅的数字菜单板上,创造了一个完整的、无缝的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消费者体验。
“我对赛百味的发展潜力充满希望。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5年里实现餐厅数量翻番,达到6000家。除了餐厅数量增长外,来自于外卖平台、团体订餐和外带的销售也得到大幅提升。赛百味的运作模式经市场认证是成功的,是得到消费者认可的。亚太区有很多品牌有在市场占有率、品牌认知度和销售状况方面取得成功的例子。我有信心赛百味有能力达到甚至超越他们。” 赛百味亚太区总裁Eric Foo对品牌的发展未来做了以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