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的那个五月,华夏大地上奔走着这样一批青年——满腔热血、情怀激荡,为民主和科学的信念摇旗呐喊,其喊声震动了那刚从腐朽封建王朝中挣脱出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如今,在脱胎换骨的新中国,各行各业也涌现出这样一批青年——积极向上,砥砺进取,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而在海航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一批又一批海航食品青年员工,正是这个时代青年向上奋进的缩影。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处,他们都身体力行地诠释着海航一以贯之的匠心精神和“服务至上”的企业理念,成为公众心中一张张令人赞赏的海航人文新“名片”。

“两年来我在列车上走了7600多公里”

优雅甜美的微笑、气质干练的着装,在往返于兰州至乌鲁木齐的高铁上,有这样一批餐服员——她们以看似简单而平凡的工作,为每一趟列车上的旅客提供餐食服务。无数个日日夜夜,她们将青春奉献给了高铁餐饮事业。

2015年2月,陈丽婷成为了她们当中的一员。“那时我刚从大学毕业,是一个社会新人,对就业方向也比较迷茫。后来因为一直觉得‘动姐’(列车乘务员)看起来挺光鲜亮丽的,我就应聘了武汉易食兰州基地餐服员的岗位”。然而,在接受了一系列严格的岗前服务培训正式上岗后,陈丽婷发现,这份工作并不像她之前所看到那样简单轻松。

陈丽婷所服务的兰新客专,是一列往返于甘肃和新疆的长途高铁。列车每天上午十点始发,但在此之前,陈丽婷和同事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8点就要到达基地,开始进行例行的货物清点。进入车厢以后,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货物摆放整齐,还要确保在旅客上车前完成各项繁琐的检查工作”。在完成这些准备之后,餐服员们迅速到车厢连接处就位,以真诚的笑容,迎接每一个旅客的到来。

在列车运行过程中,除了要推着小推车往返于各个车厢,陈丽婷还要为旅客提供一对一的点餐服务。“每天的用餐高峰期,在旅客点餐后,我们都会端着托盘为旅客送餐。赶上旅客比较多的时候,往往托盘一端就是一个小时”。在保证好饭点旅客的用餐需求之后,陈丽婷和同事们才有时间去吃饭。他们在餐车旁边的一个小角落里,“打仗”一般地囫囵吃完工作餐,就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在我工作的两年多里,我几乎没有在两点之前吃上过午饭。但是旅客的需求总是第一位的,让旅客及时吃到热乎的饭菜是我的责任”。

“服务至上”一直是海航人坚守的信条之一。从1993年集团创立之始就渗透进海航人骨子里的“店小二”精神,也深深影响着陈丽婷。“平时我们走在车站站台上,很多人都觉得我们‘动姐’非常干练,步步生风,但其实人们这在这样感叹的同时,往往是我脚最疼的时候”。就拿兰新这辆列车来说,它总共有8节车厢,每节车厢长25米,来回一趟就是400米。而一天工作下来,像陈丽婷这样的餐服员至少要走上四五十趟,也就是17公里左右。列车每天在城市之间往复穿梭,而陈丽婷也在车上来回奔忙。“两年来我在列车上走了7600多公里,相当于从兰州步行到乌鲁木齐走了四次。但在工作中不管有多累,只要旅客有需要,我就会马上到他身边。”

(图为陈丽婷在兰新客专上)

“凝聚力是海航文化的关键词”

2009年武广线开行,当时21岁的海航食品广铁餐饮公司深圳北基地乘务员刘婷玉,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高铁服务生涯。铁路上的工作繁琐而冗杂,但年轻的刘婷玉始终坚持以笑脸迎接每一个任务、服务每一位乘客。面对新业务带来的挑战,基地各项任务繁重、人手常常紧缺,刘婷玉自愿放弃个人休假,坚守岗位并超额完成服务工作。入职不到半年,刘婷玉便被授予了“海航集团服务明星”的荣誉。

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刘婷玉很快被任命为乘务组长,不久后,便担任监察主管和乘务队长的职务。对于高铁乘务员来说,常常要面临工作调动,流动性非常强。从武汉青山基地到长沙南基地再到深圳北基地,如何在频繁的变动中迅速适应陌生的环境,充分发动每个乘务员投身工作,获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成为刘婷玉面临的难题之一。刘婷玉认为,在部署相关工作之前,她必须了解团队中每一个人的优势劣势,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因此她常常把握工作中的琐碎时间,与乘务员广泛交流,听取大家的心声,因此广受爱戴,被誉为铁路线上的“知心姐姐”。

“我觉得凝聚力是海航文化的关键词之一,就像同仁共勉十条中所说的‘团体以和睦为兴盛’,每一个海航人都应该在工作中真诚的与彼此交流,真正与同仁们打成一片,才能保证工作有效推进。”刘婷玉说道。“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鼓励与众不同的创新;在团队建设上,更注重同舟共济的凝聚。从海航集团到海航食品,这种一以贯之的企业精神文化也像一种向心力,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劲都往一处使。”

图为刘婷玉(中)和青山基地同仁

“保质期精确到每一片菜叶”

对海航食品这样依托于食品生产的企业来说,产品的质量把控无疑是生产的核心环节之一。同时,食品安全作为近几年国民最关注的议题之一,更是成为海航食品时刻参省自身的重要标准。如何切实保证食品的健康、安全,是海航食品向自身发出的考卷。而海航食品甘肃航食基地的赵玲,正是交出满分答卷的考生之一。

在完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习之后,2013年赵玲正式加入海航食品。她工作中的第一个挑战,是要编写一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那是公司为了规范一线生产而制定的执行手册,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食品安全,我查阅了国内外数十篇关于食品生产规范的文献,一切都向最严格的行业标准看齐。例如全球质量管理体系GQS的系列文件,全英文的,阅读起来有些吃力,但是我拿着电子词典一词一句的全吃透了,并把其中的HACCP手册翻译成了中文,在公司全员范围内进行了基础知识培训。尽管过程中压力很大,但是经过这次‘消化’,我积累了更多的专业性知识,为后续编写生产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四年来,赵玲将自己作为一个食品人的专业积累发挥到了极致——把所学的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学等知识,都毫无保留的运用于工作中,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车间器具以及各操作间环境微生物进行检测,对每一个细节严格要求,使公司以高标准通过了ISO、FSI、SC、清真等质量认证。赵玲和同事们对产品质量“处女座” 般的严苛要求,也使得公司获得从创立至今“零安全质量投诉”的肯定。

有一次,赵玲接到了试验产品保质期的任务,需要对用于制作蔬菜沙拉的原料进行保质期检测。由于原料中的叶菜种类繁多,各自的抗菌安全时限也有细微差别。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原料的质量,赵玲和同事们在实验室待了整整一星期,完成了数十次反复实验,将试验品中每一片菜叶的检测数值都纳入了测算统计中,最终确定了能够确保食材新鲜的储存期限。同时赵玲还针对消毒步骤、消毒液浓度等进行不断调试,确保原料的细菌值始终控制在国家标准的范围内。

“在食品行业,尤其是负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岗位,尤为需要‘工匠精神’。每一份产品都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凝结,只有用心把好质量关,才能无愧于消费者的信任。即使只是保质期的检测,我也要精确到每一片菜叶。”赵玲如此说道。

海航食品从创始之初,就立志成为全球最大的健康食品服务流通服务商。一直以来,都以工匠精神不断“打磨”生产标准,并以赤子之心坚守行业准则。从服务至上的企业理念,到注重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再到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都为被一批批海航食品人时刻牢记并践行着。这些兢兢业业、不懈奋斗的“新青年”们,只是众多不断进取的海航人的缩影。作为传承海航优质企业文化的生力军,他们终会在各自的行业岗位上,留下辉煌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