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端午节。近日,朋友圈被“私房粽”刷屏。许多人把自制粽子在社交网络叫卖。粽子并不是个例,越来越多“私房美食”充斥着朋友圈:手工蛋糕、自制辣酱、卤鸡脚、美食外卖……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些私房美食销量都不错。然而,资深法律人士提醒,“私房美食”大都出自家庭作坊,没有相关的卫生许可,更没有营业执照,监管也存在空白,建议市民谨慎购买。
朋友圈“晒美食”转向“卖制作”
家住赤坎的市民陈小姐本是一家公司的前台工作人员,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下厨做各种卤味美食。每次做完美食后,陈小姐不仅会带一些到公司与同事分享,还会拍照发到朋友圈。让陈小姐意外的是,自家“私房美食”受到同事朋友的一致好评,不少好友留言要求试一试。
“我时间有限,平时要上班,原材料也不便宜,不能总是免费送给朋友尝。”陈小姐说,由于索要美食的朋友越来越多,陈小姐就适当收取了一定费用。此后,陈小姐每次在朋友圈分享出来的美食,都有很多朋友点赞或进行评价,在朋友建议下她尝试在朋友圈销售美食。没想到,市场反应非常好。陈小姐索性辞职当起了“私房厨娘”,生意很是红火。
“这些食物都是我亲手做的,数量有限,每次做出来,我都会自己尝试一下,再给客人送去。”陈小姐说,由于向自己购买“私房美食”的多是朋友同学,或者是朋友转介绍,因此自己都会严把食品安全的关。
不少“私房美食”商家均表示,由于面向的都是熟人朋友,为了维持长期的客户关系,在制作“私房美食”时都会认真选材,保证味道和卫生。
多数“私房美食”无证经营
“大部分的‘私房美食’都有特制的包装,上面也印有自己的logo和二维码等,但多数没有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号、厂名、保质期、配料表等关键信息。”经过购买“私房美食”的吃货张小姐告诉记者,自己尝试过不少“私房美食”,很少遇上什么问题,但一次吃完一个私房水果蛋糕后出现肠胃炎,跟商家反映后,对方退回了蛋糕钱。由于不能完全确定是否吃蛋糕引起,张小姐也未向对方索要医药费等。但从那次起,张小姐购买“私房美食”都会习惯性先跟身边朋友打听一下。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实体的餐饮店或者烘焙店成立毕竟需要达到很多条件,注册登记、领取餐饮许可证,厨房、经营场地都需要达到一定标准。从业人员需要取得健康证,此外还要通过环保部门、消防部门的审批等等,但微信圈的“私房美食”却少有达到这些要求。
此外,并非所有“私房美食”均有店主亲手制作,不少“私房美食”商家对外宣传称是亲戚秘制,朋友代购等,其食材及制作方式更是不得而知。
“私房美食”受吃货热捧
“独家秘方熬制木瓜羊靓汤,仅有10位,预定从速”“手工自制卤鸡脚,选用健康好材料,吃出新滋味”……市民刘小姐一打开朋友圈,随时可见各种“私房美食”信息。让刘小姐感觉到奇怪的是,这些广告非但没被厌恶,反而让不少微信好友争先恐后预定。
“外面的菜馆早就吃腻了,试试私房菜也不错。”90后的白领吴小姐说,她喜欢尝试各种美食。“私房美食”给了她更多选择。大部分的“私房美食”都可以送货上门,省去外出排队的麻烦。在她眼中,“私房美食”口味多样,用料实在,“所以,尽管价格不便宜,可能比外面店铺还要贵一点,可还是能接受。”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在微信朋友圈里卖私房美食的大都是年轻女士,大多是从兴趣发展而来的,将自己做的美食通过微信分享给顾客。购买的人群多是亲戚、朋友、同事等熟人。相较于实体店或者淘宝网店,微信朋友圈的运营成本小,借助城市跑跑的送货便捷,顾客购买十分方便。
监管困难,市民需理性消费
“目前,微信朋友圈中售卖的‘私房美食’作为新鲜事物,交易较隐蔽,存在一定监管困难。”市食药监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入网销售必须要提供相关的资质,第三方平台必须要提供销售者的资料,如果消费者出现问题首先可以找第三方平台,微信圈不属于第三方平台入网销售形式,我们建议购买月饼还是到有资质的实体店,如果在网上购买应该通过第三方平台,也是有保障的。
从业多年的邓律师认为,大部分网上销售的“私房美食”没有实体店,更没有正规的生产厂家,而制作的过程也多在自家的厨房完成,其食品卫生情况难以安全保障。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私房美食”时,应尽量避免去陌生的微信朋友处购买,以免出现问题后,难以找到卖家信息,出现投诉维权无门的问题。此外,消费者在购买前要对商品进行相关信息的核对,比如价格、产地等,确认清楚再决定是否购买,不要一次性把钱打入对方账户,最好先验货再付款。最后要注意保存交易过程中的所有凭证,比如:购物发票、卖家真实的联系方式、交易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