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绵阳市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积极支持餐饮企业改革创新,全市高端餐饮积极调整经营战略,休闲餐饮与大众餐饮不断拓宽经营领域,节假日餐饮和旅游餐饮持续升温,餐饮行业规模与企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市餐饮业实现了成功转型。记者日前从市商务局了解到,2016年,全市实现餐饮业营业额143亿元,营业额同比增长14.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上缴税金近10亿元,同比增长8%。

为推动全市餐饮业转型发展,去年,绵阳市出台了《绵阳市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餐饮业发展任务、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完善了餐饮业等居民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措施,为餐饮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同时,市政府设立了500万元的“商贸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支持餐饮企业面向大众餐饮转型、餐饮连锁经营、开发新产品、餐饮集聚发展、餐饮特色街区建设等。2013年以来,重点支持了近30余家餐饮企业,支持并建成14条特色餐饮街区,财政补助资金共计1500余万元,有力地推动了餐饮业转型发展。

针对餐饮业人力成本、房租、原材料等成本压力持续增大问题,绵阳市商务部门还积极引导餐饮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探索建立大宗物资采购平台,通过集中批量生产提高效率,集中采购和配送等,降低餐饮企业经营成本。与此同时,绵阳市还鼓励发展大众餐饮和特色餐饮,满足不同层次的餐饮需求。对新老城区的大众餐饮企业进行合理布局,在新建居民小区预留商业用地,引导社区早餐店、快餐店等便民商业网点与房地产开发同步发展;引导餐饮企业在社区、学校、医院、办公集聚区、商圈建设餐饮网店,满足社区居民、学生、医务人员等用餐需求;加快发展面向老年人、中小学生、病人等特定消费群体的餐饮服务;引导餐饮企业发展与商务餐饮、婚寿宴、家庭聚餐、旅游团餐等细分市场相适应的业态,满足不同层次的大众化餐饮需求。截至2016年底,全市大众餐饮企业共计1600家,就业人员达13万人,营业额达114.4亿元,在餐饮业营业额中占比达80%。

为进一步提升绵阳餐饮企业竞争力,绵阳市还在市场结构和商业模式方面积极展开深刻变革,主要餐饮业态、重点餐饮企业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联手互联网共同发展,拓展新的盈利途径,全方位发展“互联网+”模式。利用“门店辐射+会员服务+线上营销”的方式扩大市场;借助App进行自助点菜;通过互联网推出外卖外送……形式多样的“互联网+”营销模式,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新兴餐饮企业4000余家,营业额达50亿元,就业人员近6万人。

此外,绵阳市通过政策支持,积极引导餐饮行业特色集聚发展,刺激餐饮消费,每年从服务业专项资金中单列部分资金用于培育特色餐饮集聚区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芙蓉汉城餐饮一条街、北川巴拿恰特色餐饮商业街2条省级餐饮特色街;建成涪城区马家巷、老茶树、南河路“烧烤”一条街、经开区板桥村、游仙区中元路等10多个市级餐饮集聚的特色街区。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餐饮业经营户达2万多户,从业人员达20余万人,餐饮业已发展成为服务业支柱产业,成为传统生活性服务业中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先头兵,对经济社会贡献显著提高。(郑悦)